2019年云南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第八章 |
时间:2019-09-30 09:53 来源:zkpd 作者:admin 点击: 次 |
第八章 刑法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B) 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根据本阶级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刑事诉讼法 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 C )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3.( B )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A.犯罪主观方面 B.犯罪构成 C.犯罪客观方面 D.犯罪客体 4.( B )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A.盗窃分子盗窃的电视机 B.犯罪行为 C.自然人 D.单位 5.已满( B )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A.十四周岁 B.十六周岁 C.十八周岁 D.二十周岁 6.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B )或者减轻处罚。 A.从重 B.从轻 C.免除 D.酌情 7.已满( D )的人故意犯罪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五十周岁 B.六十周岁 C.七十周岁 D.七十五周岁 8.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应当 B.可以 C.必定 D.根据犯罪情节 9.犯罪的故意是指犯罪主体( B )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 A.设想 B.明知 C.不知道 D.猜测 10.对于过失犯罪,( C )才负刑事责任。 A.造成重大损失的 B.情节严重的 C.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 D.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 11.( C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A.正当防卫 B.意外事件 C.紧急避险 D.犯罪 12 .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 C )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A.应当 B.可以 C.不 D.部分 13.( A )是指犯罪分子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犯罪条件。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14.共同犯罪是指( A )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A.二人 B.三人 C.四人 D.多人 15.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 C )处罚。 A.主要罪行 B.部分罪行 C.全部罪行 D.最重罪行 16.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 D ) 两大类。 A.罚款 B.拘留 C.罚金 D.附加刑 17.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 D )。 A.十八年 B.三十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 18.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人,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 B )执行。 A.一年 B.二年 C.八个月 D.五年 19.( C )属于附加刑。 A.管制 B.有期徒刑 C.剥夺政治权利 D.拘役 20.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A )处罚。 A.应当从重 B.可以从重 C.不必 D.视具体情况 21.( A )原则,是刑事司法公正、平等的基础和前提,要求定罪公正,量刑公正、行刑公正,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A.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B.罪刑相适应 C.罪刑法定 D.坚持法治 22.( A ),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刑事司法公正原则 23.( B ) 是指以本国领域为适用刑法的范围,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者,一律适用本国刑法的管辖原则。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 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管辖原则 24.( D )原则, 是指以自然人的国籍为标准的刑法适用原则。 A.普遍管辖原则 B.保护管辖原则 C.属地原则 D.属人原则 25.( D ), 又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适用,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刑法的时间效力 B.刑法的空间效力 C.普遍管辖权 D.刑法的效力范围 26.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是( V )。 A.正当行为 B.正当防卫 C.紧急避险 D.避险过当 27.( B )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8.( C )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 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29.( D )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刑法中确定,由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人适用并由专门机构执行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手段。 A.无期徒刑 B.附加刑 C.主刑 D.刑罚 30.( C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人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审判活动。 A.数罪并罚 B.缓刑 C.量刑 D.减刑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 )。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公平原则 2 .刑法的效力范围,又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 ABCD )的效力。 A.在什么地域 B.对什么人 C.在什么时间适用 D.是否具有溯及既往 3.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BC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危险性 4.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哪些要件?( ABCD )。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5.犯罪客观方面通常包括( ACD )。 A.犯罪行为 B.犯罪目的 C.犯罪结果 D.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6.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犯罪的( ABC )。 A.故意 B.过失 C.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D.犯罪行为 7.犯罪故意分为( AB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8.正当防卫行为应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BCD ) A.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B.必须是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 C.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D.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人本人 9.犯罪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在某个阶段,表现为未完成形态,具体包括( ABC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 10.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BCD )。 A.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C.必须自动放弃了犯罪 D.必须彻底放弃了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11.构成共同犯罪应具备的条件是( ABC )。 A.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B.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C.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D.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12.我国刑法根据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ABCD )。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13.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除管制外,还包括( ABCD )。 A.拘役 B.有期徒刑 C.无期徒刑 D.死刑 14.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 ABCD )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驱逐出境 15.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 B.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C.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D.有期徒刑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16.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哪些期限不再追诉?( ABCD ) A.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B.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C.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D.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17.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 ABC )等阶段。 A.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B.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C.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D.不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18.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 ABCD )。 A.公司、企业 B.事业单位 C.机关 D.团体 19.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死刑只适用于罪刑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C.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必须立即执行 D.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0.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 ABCD), 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A.犯罪的事实 B.犯罪的性质 C.犯罪的情节 D.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1.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有效力、在什么地域有效力和对什么人有效力。( F ) 2.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T ) 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T ) 4.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T ) 5.应受刑罚惩罚性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达到刑法明文规定应该给予刑事制裁的行为。( T ) 6.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 F ) 7.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T ) 8.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T ) 9.醉酒的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F ) 10.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F ) 11.对于过失犯罪,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T ) 12.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T ) 13.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T ) 14.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T ) 15.管制是短期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关押并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T ) 16.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F ) 17.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受教育权。( F ) 18.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T ) 19.对于犯罪的中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F ) 20.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T ) 21.犯罪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用统治秩序,由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 T ) 22.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T ) 2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可以从轻处罚。( F ) 24.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可以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 F ) 25.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T ) 26.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T ) 27.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T ) 28.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有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T ) 29.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应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F ) 30.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而没有规定行刑时效。( T )
云南成人高考咨询——正式报名——就读——毕业:0871-65320050 手机微信:18987787727 张老师 |
上一篇:高起专、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
下一篇:2019年云南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第九章 |